湖北荆州:千年古城何以“楚楚动人”

信息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发布时间: 2023-05-31 09:05 | 字号:     | 分享:

文物普查数据显示,荆州市有不可移动文物4081处,在曾被誉为中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2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603件套。


2022年,荆州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50个,同比增幅100.4%;签约总金额5523.34亿元,同比增幅81%,获评首批中国投资热点城市。荆州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双双突破3000亿元,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浩荡荆江九百里,巍峨楚天三千年。荆州,这座因水而兴、因史闻名的城市,也是荆楚文化的根脉所在。不久前在湖北荆州举办的首届楚文化节上,一场反映楚国800年恢宏历史的视听盛宴,让聚光灯再度照亮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两千多年前,以湖北荆州为中心,楚文化勃发兴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入新时代,荆州坚定扛牢楚文化传承发展大旗,自觉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筚路蓝缕”之势大抓产业发展、大兴招商引资,千年古城焕发勃勃生机。


精心呵护,让千年历史辉煌再现


古城墙逶迤挺拔,护城河蜿蜒秀丽,这是外地人对荆州的第一印象。刚结束的“五一”假期,5.5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登上荆州古城的宾阳楼,将古城美景尽收眼底。


荆江两岸、平畴沃野,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楚文化,上演了闻名中外的三国故事,也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荣辱复兴。诸葛亮之谋、武圣人之殇、八旗之驻屯、革命之硝烟……都在荆州演绎出一个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古城墙依旧耸立,见证着荆州大地新的改革发展。


80岁的荆州市民蒋顺鉴,曾经几乎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绕着城墙骑上一段。这座周长11.28公里、“东西长、南北短”的城墙,承载着蒋顺鉴温暖又朴实的记忆。


在他的印象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古城内,回荡着小商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吆喝声,夜晚总能听到熟悉的打更声,城墙上长着翠绿色的青苔,古城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清秀……这些印记,也成了老一辈荆州人抹不掉的乡愁。


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人口不断增长,一些市民开始在城墙内外建房子、搭棚子,古城的安逸祥和被打破,功能过度集中、人口快速增长、道路拥挤堵塞、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日渐暴露,“南国完璧”不堪重荷。


2017年1月5日,《荆州古城保护条例》历经多次修改后向社会公布。古城墙、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护城河等河湖水系与古城自然生态,乃至每一块珍稀植被、每一棵古树名木,都被列入保护范围。


“古城始终是荆州一笔不可复刻的宝贵财富。”荆州区委书记、荆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万玲玲说,近年来,荆州古城保护疏散工作稳步推进,荆州中学、西门中学、荆州区委等学校、机关、医院迁到城外,与此同时,古城内老旧小区改造、拆违控违工作也正加速开展。


漫漫历史长河,沉淀下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传统多元的历史街区、活态传承的非遗文化。一处处承载着灿烂文化的遗存,见证了古城昔日的辉煌,更吸引着今人期盼的目光。


文物普查数据显示,荆州市有不可移动文物4081处,在曾被誉为中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达2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603件套。


1992年,考古学家在荆州城以北4公里,发掘出距今约5万年的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这是全国第一处证明原始人类在平原地区活动的遗址,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平原居址的空白。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更多的遗址和瑰宝在荆州重见天日。


“如果能让这些简牍‘开口说话’,可能又有重大历史发现。”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文物修复室里,中心主任方北松正带领着团队成员,对今年刚出土的一批简牍进行保护清理。


先将简牍泡在蒸馏水中,用软毛笔轻轻清洗,再把清洗干净的简牍放到信息采集台上量尺寸、记录、编号和绑线,接着开始脱色、脱水、包装……经历20多个步骤之后,原本近乎朽腐的竹条木片渐渐恢复了本貌,上面的字迹也“变魔术”般地清晰再现。


“历经几代荆州文物修复工作者接续努力,荆州文保中心已让18万枚竹木简牍、1万件木漆器、1100余件纺织品‘延年益寿’,修复完成的简牍占全国出土饱水简牍总量的80%,木漆器占全国饱水木漆器保护修复总量的70%。”方北松说,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目前正为国内27个省区市、130余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撑,已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物保护机构。


“2012年我就到荆州从事纪南城考古发掘研究等工作,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纪南城工作站负责人闻磊说,自己不仅亲历了荆州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进展,更见证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到文旅产业发展优势的加速转化。


近年来,荆州市先后投资150亿元,建设以中国楚文化展示区、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区为主要载体的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这也是我国当前唯一以保护、展示、利用、传承楚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城市功能区。


如今,屈原路、天问阁、橘颂街,楚文化元素在荆州随处可见;《屈原》《楚乐》每天在荆州方特主题乐园精彩上演,古乐八音在荆州和鸣锵锵;荆州博物馆内各种楚文化的文创产品、沉浸式体验设施越来越多……穿越千年的楚文化继续在这片沃土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果实。


以文塑旅,构筑文化创新发展高地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从孕育了屈原诗篇的楚国故都,到弥散着战火硝烟的三国名城,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座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蕴,但长期以来,由于文旅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有吸引力的拳头产品,外地游客来到荆州后,往往只见城墙便无“景”可看,只能匆匆“过境”。


如何让沉睡千年的历史“活起来”“火起来”?荆州从引入“文旅龙头”开始破局。2019年9月,历时6年建设,一期投资超30亿元的荆州方特东方神画主题乐园开园。


“通过深度挖掘楚文化,将激光多媒体、立体特效、微缩实景、真人秀等表现手法与历史文化故事精妙融合,定制了《楚乐》《屈原》等多个故事性与感染力交融的项目,一经推出就成为爆款。”荆州方特总经理佟兴说,作为湖北首个大型高科技传统文化主题乐园,东方神画开园3年多来,已接待省内外游客600多万人次。


“周末和节假日,经常一房难求,很多都是周边城市的亲子客群。”荆州市一家度假酒店的负责人说,在东方神画的带动下,荆州城区及县市的核心景点也被串联起来,引领全域旅游市场整体提档升级。


“忆昔楚王宫,玉楼妆粉红。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唐代诗人刘希夷笔下的楚国王宫,宫殿华丽,令人无限遐想。


“北有兵马俑,南有车马阵”。走进位于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楚王车马阵出土文物陈列馆:嵌在亚克力柱里的古玉模型,可AI换装体验楚国贵族服饰的互动大屏,楚人冶炼青铜器的场景还原……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加持下,楚国盛景再现荆楚大地,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真正活了起来,变得“可看、可听、可感”。


走在纪南故地、长湖之畔,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碧波万顷、荆楚神韵的亭台水榭、大气磅礴的车马阵雕塑……步入荆州园博园,17个以“楚韵”为主题的地市州展园,11个以“楚耘”为主题的县市区展园,17个以“楚艺”为主题的园林作品展园,正向游客展示着新时代荆楚园林的水乡特色和文化特质。


过去,在这个毗邻长湖的半岛上,目光所及,是连片的村庄鱼塘。2018年初,随着阵阵机器轰鸣,这里拉开了一场关于新区建设、城市发展、生态修复的大会战。2019年9月,湖北省第二届(荆州)园林博览会盛大开幕,荆州园博园开园迎宾。如今,这个因为盛会而诞生的公园,不仅实现了“百姓园博”的成功转型,更因其将楚文化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独特景观,成为外地游客赴荆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逛完园博园,向南沿着凤凰大桥跨越长湖,便来到了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的楚文化数字产业园。从2022年9月试运营,不到一年时间,这里便汇聚了来自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多家头部直播平台、数字游戏类企业、MCN机构和数字技术服务公司等入驻,形成了数字内容生产、文创开发、商品交易等特色产业链。


“楚文化数据库,将荆楚文化入‘网’上‘云’;神工动画、楚漫动画等新媒体公司,让楚地风物跃然纸上,让楚文化走进课堂;数字直播街区,让大美荆州火爆出圈。”楚文化数字产业园负责人代志武说,数字与文化结合,让荆风楚韵掀起新浪潮、成为新时尚。预计2023年底,产业园企业入驻总数达100家。


“从‘引过来’到‘留下来’,从‘过境游’变为‘过夜游’,荆州的旅游格局发生了全新变化。”湖北文旅荆州集团董事长李友平说,随着城市人气的持续攀升,荆州趁势推进文旅产业强链、补链,打造具有荆楚特色的文旅品牌。随着荆街、洋码头文创园等重大文旅项目逐步落地,城区旅游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散落各处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渐“串珠成链”,开始呈现规模效应。


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荆州市共接待游客413.9万人次,同比增长46.71%;实现旅游收入24.96亿元,同比增长76.70%。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荆州独特的文化气质,也是这座滨江古城宝贵的发展资源。”荆州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荆州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擦亮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荟萃地、红色文化富集地、长江文化展示地品牌,建强全域旅游发展体系,推动历史文化“金名片”向经济发展“金钥匙”转变。


“一鸣惊人”,千年古城蓄势腾飞


“在南国完璧刻下感动,陪着千百年的青松,是心跳敲响了编钟,火凤凰让江水涌动……”4月8日当晚,在首届楚文化的开幕式表演中,一首由荆州籍词作家王平久创作的歌曲《楚楚动人》倾情上演,倾诉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也拨动了现场观众的心弦。


古城墙脚下,一只昂首高歌的楚凤振翅欲飞。在绚丽的水上舞台上,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穿越古老与现代、连接历史和未来,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一幅梦幻瑰丽的荆楚文化画卷。


“夜空为幕,古城为景,从没想过,家乡美得这么不可方物。”常年在北京生活的互联网工作者马越在朋友圈写道。这场筹备了一年之久的盛会,不仅让楚文化大放异彩,更让荆州人倍感自豪。


从3月到4月,首届楚文化节设计了楚史展览、楚艺大观、楚戏汇演、楚肆赶集、楚地寻游等5大板块,及楚王车马阵出土文物展、荆楚非遗秀等子活动,展现楚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时代魅力。文化节期间举办的楚文化传承发展论坛,海内外上百名楚文化专家学者齐聚荆州,共同研讨楚文化的渊源与流变,形成“楚国八百年、鼎盛在荆州”“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等学界共识,助力荆州打造楚文化权威阐释地、场景再现地、活动聚集地、文旅目的地。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4月9日,在荆州市楚商盛会暨重大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上,64个重点项目签约,合同投资额达到1297.3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领域。


“楚人崇凤,从古至今,荆楚大地都延续着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一诺千金的气质与精神。”滨化集团总裁任元滨说,荆州区位交通好、产业基础实、战略机遇多,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是坚定了企业投资兴业的信心。


近年来,荆州坚持以工业优先为导向,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拔节生长。美的“空冰洗”、亿钧耀能、玖龙纸业等3个百亿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华鲁恒升、仙鹤纸业、云图新材料等15个百亿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搅热荆江两岸。


楚地自古重商,如今招商引资的累累硕果,得益于近年来荆州抓“一号工程”的高度、尽锐出战的力度、营商环境的亮度。2021年深秋,荆州开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驻外招商活动——一次派出超千名招商干部,建立284支驻外招商队伍,常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驻点招商。


有的干部想方设法拓展朋友圈,为拜访企业穿针引线、牵线搭桥;有的干部坚持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五图作业”,逐步排查挖掘有效信息;有的干部针对不同企业、项目特点,周全考虑各项优惠政策、要素成本、物流成本,算好“投资账”……


“只有通过自己的‘辛苦指数’,才能换来企业家的‘信任指数’,赢得荆州的‘发展指数’。”有招商干部总结道。


一系列数据,逐渐勾勒出荆州蓄势腾飞的图景:


——2022年,荆州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50个,同比增幅100.4%;签约总金额5523.34亿元,同比增幅81%。荆州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双双突破3000亿元,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今年以来,叠加春运出行高峰、航线增开等多重利好,荆州民航客流持续增加,荆州沙市机场一季度完成航班2045架次,旅客吞吐量18.14万人次,同比增长24.39%,达到开航以来最好水平。


——今年一季度,荆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3.56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排全省第4位。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14个,同比增幅49.5%,初步形成了每季都有百亿项目签约、开工、投产的良性循环。


……


从日渐繁忙的空港,到川流不息的航道;从游人如织的文旅景点,到机器轰鸣的产业园区;如今的古城,澎湃着发展活力。


“九百里荆江,流光溢彩;三千年楚郢,钟灵毓秀。”荆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伴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荆州中部之中、天元之地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正处于政策加持窗口期、综合优势重塑期、蓄积势能迸发期,千年古城焕发出新活力,潜力巨大、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