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项说:今年,湖北省将“厕所革命”作为民生实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全省建改目标15万户,荆州市13511户。截至目前,我市建改了16049户,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数据说:
2023年,全市13511户农村户厕建改任务,实际完成16049户,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荆州区计划建改1128户,实际建改2856户
沙市区计划建改300户,实际建改300户;
江陵县计划建改1600户,实际建改1600户;
松滋市计划建改1500户,实际建改1790户;
公安县计划建改500户,实际建改500户;
石首市计划建改2765户,实际建改2765户;
监利市计划建改2000户,实际建改2164户;
洪湖市计划建改2000户,实际建改2356户;
荆州经开区计划建改718户,实际建改718户;
纪南文旅区计划建改1000户,实际建改1000户。
市民说:
聂福文:纪南文旅区岳场村一组村民
自打进行了户厕改造,家里再也不是那种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的景象了,小孙子也愿意待在家里了。我们两老在后院种了点菜,现在引粪浇肥也比原来方便多了。
丁新龙:沙市区观音垱镇改厕办主任
农村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实现了农户厨房油水、洗衣废水、洗澡用水、厕所脏水的同步治理,达到“滴水必净、户户必洁、河清渠畅”的目标,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有很好的整治效果。
实绩说
“土茅房”变“卫生间” 村民户厕大变样
农闲时节,荆州纪南文旅区岳场村高标准农田整治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不远处,一排排集中安置房黄墙红瓦,冬日暖阳下显得格外和美安宁。
“今年,我们村一共开展了四项工程,分别是高标准农田整治、户厕改造、和美乡村建设以及鱼塘尾水治理。”行走在新铺就的柏油马路上,村支部书记李国文指着屋后一畦畦绿油油的菜地高兴地说:“上半年,我们开始实施户厕改造,全村535户现已全部改造完成。现在,农户们种菜较以前方便、卫生了许多。”
岳场村户厕改造采取的是一体三格化粪池。该化粪池具有耐腐蚀、不易变形、无渗漏、易清理等优点。可以有效减少粪便污染,防止蚊蝇孳生繁殖,不会对水源、环境造成污染。
“小改变”到“大文明”,农村户厕改造一直是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为了让农民群众用上干净卫生的厕所,一直以来,荆州市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切实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以前的土茅房就像个‘小碉堡’,夏天臭,冬天冷。厕改后我家的卫生间实现了进院入室,使用的是抽水马桶,干净卫生,跟在城里没有区别。孙子孙女逢年过节回来玩,更愿意在老家留宿了。”54岁的纪南文旅区高湖村村民沈姨妈看着自家“土茅房”改建成“卫生间”后欣慰道。
“小改变”到“大文明” 人居环境大改观
2023年2月,全省农村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及资源化利用连片试点培训班在松滋市举办。培训班明确了全省农村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相关政策及推进要求,农村厕所粪污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及排放标准、利用方式和要求。5月,市委政研室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等相关部门,组建专题调研组,深入农村实地,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查看、入户走访、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市农村户厕改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9月10日,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暨农村改厕现场推进会在石首市召开。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黑臭水体治理暨农村生活污水纳管、农村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改厕现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改厕都提出了相关要求。
根据不同区位,我市在改厕模式选择方面,因地制宜实行“一户一策”。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旅游区、生态保护区和其他有条件的村庄,优先选用完整下水道式水冲厕所,推进管网建设,杜绝水体污染;针对距离集镇较远、暂无污水管网且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经济条件的村庄,优先选用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着眼于长远,一劳永逸解决粪污集中处理问题;居住相对集中、经济条件一般的村庄,首选小微动力和三格式化粪池模式。
以前的旱厕条件不好,夏天气味大,蚊子多,冬天冷。现在厕所干净了,蚊蝇少了,臭味没了,昔日的“露天坑”正逐渐被“水冲式”取代,曾经卫生堪忧的农村厕所正在经历一场“蝶变”。
2023年,荆州市大力推进农村户厕建改工作,全市13511户农村户厕建改任务,实际完成16049户,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