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您有一个来自“纪南”的好友申请

信息来源: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发布时间: 2025-07-03 09:18 | 字号:     | 分享:

你或许不知道纪南,但你一定知道楚国——那个春秋战国时“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千乘之国,熔铸了巫风的浪漫与青铜的冷峻,是漆器的国度,是丝绸的摇篮,亦是文学的渊薮。

2600年前的纪南,曾是楚国鼎盛时期的都城——纪南城(郢都),自楚文王熊赀于公元前689年迁都于此,至秦将白起“拔郢”的四百余年间,二十代楚王在此挥斥方遒,书写了“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南方霸主传奇。

纪南,这座深藏于江汉平原的古城,承载着楚国四百余年的辉煌与沧桑。

触摸着巍然屹立的夯土城垣,在历史与现实的重叠之间,我走近纪南。

01

细节里,埋藏厚重历史

两千年岁月流转,纪南城虽成阡陌农田,但夯土城垣之间,埋藏着层层叠叠的厚重历史。

一座消逝了2300多年的王城,去了哪里?

一个远去的古老文明,散落在何处?

每个来过的人都很难不发出这样的追问与感慨,不只是我,还有曾经一同到过此地的古人。

唐代诗人刘禹锡途经此地,写下一曲《杂曲歌辞·纪南歌》,以“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勾勒出古城的苍茫意象。

杜甫亦感慨“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道尽楚宫繁华湮没的怅惘。

昔日楚宫繁华几何?行走在楚文化馆,与一件件文物进行时空对话,我似乎能够回望到那个最盛世最繁华的纪南城,感受到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第一大都会的雄浑气息——

昔日的纪南城,“车挂毂,民摩肩,市路相交”,人口密度直逼现代一线城市,商贾摩肩接踵,诸子百家纷至沓来。城垣周长逾15公里,宫城面积与明清紫禁城相当,城内夯土台基星罗棋布,水门横跨河道,黄金币“郢爰”在此流通,吴起变法、屈原谏政的历史风云在此激荡。

02

山水间,氤氲求索精神

荆楚文化,因水而兴。楚地,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水系发达的地方。时光流转,白起焚城的烽烟早已散尽,但纪南城的魂魄仍蛰伏于山水之间。屈原于《哀郢》中回望逐渐远去的城郭,为纪南城奏响凄婉悲歌,让这座古城的故事,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回响。

如今,长湖碧波潋滟,40平方公里的水域勾勒“蓝绿画卷”,长湖樱花谷与楚国八百年城市公园延续着楚人“逐水而居”的诗意,“水上森林”与“水下森林”交织成生态画卷。

纪南的历史和现实之间,没有界限。

今日的纪南城,既是《楚辞》中屈原魂牵梦萦的郢都幻影,也是考古铲下渐次清晰的文明版图。纪7号台基的发掘,让700平方米的东周排房形建筑重现天日,纪南城这座体量巨大的都城遗址正浮出水面,为东周都城和楚文化研究注入不竭源泉。

曾经百花齐放、自由浪漫的思想文化不仅让纪南城绽放异彩,更是在冥冥中与当代世界产生了链接与共情。

越王勾践剑的寒光、战国丝织品的华彩,在荆州博物馆的展柜中与当代目光相遇,无声讲述着楚人的冶铁技艺与艺术审美。郢城文化园内身穿战国袍的市民,在夯土城墙下流连仰望的游人,举手投足间尽是对历史的好奇与热爱。

纪南,正以古今交融的姿态,向我走来。

03

血脉中,暗涌倔强与活力

楚国,这只崛起于江汉沃野的“青铜巨兽”,以凤凰为图腾,在春秋战国的烽烟中舞出荆蛮的璀璨。

曲终落幕,烽烟散去。而历史的尘埃,却未曾掩埋纪南的生机。

如何重燃永恒的瞬间?方特主题乐园以现代科技复活楚辞神话,荆州园博园凤翎馆呈现楚国八百年的盛世辉煌。数字光影活化千年楚韵,昔日“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新而暮衣弊”的繁华,在新时代重又焕发异彩。

如何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楚文化数字产业园集聚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内容创作、网红经济、VR游戏与电竞赛事、电商与展会经济等要素,楚文化主题“狂飙”越野赛事基地走红出圈,露营成为连接古今的“星空对话”,历史与现代、现实与虚拟、文化与旅游在这里深度融合。

向古而新。越是向历史深处走去,就越是朝更开阔的未来走去。

紧跟时代变革脚步,将历史之光引向未来。无数次“再出发”“再创造”的背后,是荆楚人骨子里“不服周”的倔强。

目光纵览千年,楚人的精神图谱一脉相承。“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故事始于此,楚人于荒蛮中开拓一片天地。“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气魄非凡:楚武王创县制,大胆变革旧有分封;楚庄王“问鼎”,意不在周王之鼎,而在天下。纵前路多艰,楚人骨子里流淌着至死不屈的刚烈:郢都沦陷,誓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子行吟泽畔,举世皆浊,抱石沉江……这份进取的锐气、鼎新的勇气、不屈的骨气,历经岁月沉淀,熔铸在楚人的血脉中。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桀骜基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狂狷气度,千年如斯。

04

舌尖上,蕴藏温情与鲜活

战国袍衣袂翩然,拂去厚厚的历史尘埃,纪南显露出裙裾下的轻盈。三千年的楚地风华,悄悄融入进热腾腾的市井生活里。

早市上,摊主支起炉灶,油锅里炸着金黄焦脆的面窝,蒸笼揭开时糯米的清香扑面而来。选个位置坐下,点一碗热腾腾的牛肉米粉。

只见师傅麻利地把米粉扔进开水几进几出捞起。一勺牛肉原汤浇到粉上,薄薄的卤牛肉摆好,一勺辣油一勺葱,一碗汤红粉白辣香四溢的米粉就此完成。卤香四溢的牛肉片搭配弹润滑爽的米粉,一口下去满足无比。

对于当地人而言,早餐更为地道的吃法是“火锅配白酒”。清晨的牛杂火锅配白酒,源于荆州码头工人卸货后的解乏传统。码头文化流传下的早酒特色,如今演变为纪南人的围炉慢酌。一大早,炭火炉、矮桌与酒香就在街边交织出江湖气与烟火气。

夜市上,小龙虾在红油中翻滚,铁锅翻炒声混着辣椒香气,大排档塑料桌上堆满红彤彤的虾壳。偶尔能听到有人喊到“老板,再来一杯!”日日行走于厚重历史之上,纪南人始终保留着淳朴上的一抹轻盈与潇洒。

早在两千多年前,《史记》中就提到荆州是“饭稻羹鱼”。流传至今的每一道菜品,都承载着楚文化的基因与纪南人的情感记忆。它不仅是舌尖的盛宴,更是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味蕾上,能更真切地读懂这座古城的厚重与鲜活。

【结语】

这是我所遇见的纪南。它厚重又轻盈,沧桑又浪漫,神秘又亲切。它从历史中走来,又蘸着历史的笔墨,书写下新的历史。